股市終於迎來了反彈,但在外圍氣氛已經好轉一段時間但仍未能支撐AH股下,相信除非又推出什麼王炸,不然也很難突然扭轉氣氛。當然,基金經理人深度套牢,萊特幣etf相信也時候要出來工作。
但整體而言,市場需要更多正麵的因素,而目前惟一能看到的,就是不少公司加大回購力道。
太古宣佈了一項新的回購計劃,從現在起到2025年5月,回購金額最高可達60億港元,相當於當前市值的9%。而於2022年8月時宣佈的40億回購計劃,目前已用了33億。sol幣未來外資企業在回報股東方麵還是做得比較大方。
同時,阿裏宣佈將就2023財年首次發放年度股息,股息總額約25億美元,相當於股息率1.4%。
目前,太古的基本麵在持續改善,當中尤其是艾達幣前景國泰起到了積極作用。國泰近期亦從政府回購所持有195億港元優先股中50%,涉及97.5億港元,其餘五成優先股擬在明年7月底前回購。
國泰上半年獲利42.7億,在強勢的客運以及貨運的恢復下,預期下半年獲利將會更好。雖然將實現自2019年以來首個獲利年,但要恢復派息,pi幣換現金相信也要等明年贖回餘下的優先股再說。
從PE來看,雖然國泰估值較過往便宜了一半,但在PB層麵實際上已經回到了平均水平上,主要在疫情間虧損了300多億。
國泰預期在今年底前飛行能力可恢復至疫情前70%,雖然下年票價會逐步正常化,但考慮到需求仍超過供應,瑞波幣介紹以及這些年的通漲,票價普遍還是會高於疫情前,業績大概率會繼續好於疫情前那幾年,甚至有望維持在目前水準。
而回購消息對太古地產來說也是正麵,因為後者可能要加大股利來支撐母公司的回購。
此外,微創醫療計畫購回7億美元2026年到期零息CB,並發行2.2億美元2028年12月到期的新CB。新的CB條款不太有利,不但換股價較低,還要每年付5.75%利息。
在2019年開始分拆子公司後,微創就逐步走去控股公司,具體業務發展極為分化,傳統業務停滯,創新業務大多保持發展迅速。重要的是,一門企業分拆的目的,不外乎提升估值,便是讓子公司更容易獲得融資。
但明顯公司兩者都做不到,而過往獲利時尚且會分紅,但近年來持續虧損,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。目前借高利債還零息債,繼續採用可轉債,即便未來成功了,可轉債也會分你一筆,對小股東來說實在不化算。